最新时政热点 国内时政热点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最新时政热点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国内时政热点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本文目录国内时政热点有什么时事热点新闻你感兴趣的2021年8月以来发生的时事热点2018年末重大时政热点汇总2020年的时事热点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最新时政热点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国内时政热点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国内时政热点
  2. 有什么时事热点新闻你感兴趣的
  3. 2021年8月以来发生的时事热点
  4. 2018年末重大时政热点汇总
  5. 2020年的时事热点

国内时政热点

1、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日。2北京冬奥会是第24届冬奥会。今年还是中国体育实现冬奥会奖牌零突破30周年。

2、杭州亚运会。2022年杭州亚运会,是继1990年北京亚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后,我国第三次承办亚运会。从9月10日至25日,杭州将向世界展示一场“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精彩纷呈”的体育文化盛会。

3、香港回归25周年。1997年7月1日,《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旋律在香江之畔响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历经156年,香港终于回归。

4、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与国交往“黄金法则”。联合国安理会8月22日应本月轮值主席国中国倡议,就“加强对话合作,维护共同安全”举行公开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主持会议。

有什么时事热点新闻你感兴趣的

答:我喜欢是时事热点新闻有:軍事热点、国际重大新闻、人物志、专访、以及热点透析。这些专栏是我的热爱。对于这些栏目,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过目。

2021年8月以来发生的时事热点

二零二一年八月以来发生的时事热点有。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曰本东京举办的奥运会,取得了好成绩,凯旋而归。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出通知,全国支援河南省洪涝灾害,把损失降到最低。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中美两国元首视频通话,交换了各自的看法

2018年末重大时政热点汇总

1.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2.2018年2月12日,主持召开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清醒认识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任务的艰巨性,清醒认识把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聚焦深贫地区,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

3.2018年3月5日,全国“两会”期间,发布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改善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城镇新增就业6600万人以上,13多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

4.2018年2月28日,十九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1.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2.(1)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2)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3)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体系,(4)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

5.2018年3月24日,中国“大洋一号”科考船上搭载的关键点装备“海龙Ⅲ”潜水器在西太平洋圆满完成400米浅水试验,这是“海龙Ⅲ”潜水器首次海试。“海龙Ⅲ”属于中国“蛟龙探海”工程关键点装备,最大作业水深6000米,具备海底自主巡线能力和重型设备作业能力,可搭载多种调查设备和重型取样工具。

2020年的时事热点

时序进入2021年,回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给人类带来严峻考验,中国人民直面挑战,众志成城,取得阶段性成果,经济社会生活恢复正常。随着第三届进博会成功举办、探月工程收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实现等,中国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适逢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恰风华正茂。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共产党将一如既往,带领人民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热点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2020年临近春节,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冠肺炎疫情,由于叠加春运期间人员大范围密集流动的因素,疫情迅速向全国各地扩散。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同心战“疫”、众志成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推动国际抗疫合作,与各国分享抗疫经验。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为有需要的34个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并向各国提供2000多亿只口罩、20亿件防护服、8亿份检测试剂盒等医疗物资,展现出了大国担当。

热点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经过8年的持续奋斗,习近平庄严宣布,2020年底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意味着中国成功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的重大胜利,彻底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在“脱贫攻坚”“异地搬迁”“产业扶贫”……这些2020年新闻报道的高频词汇背后,是脱贫后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热点三:“进博会”推动世界经济复苏

2020年11月4-1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如期举行。疫情之下,进博会的成功举办令全球惊叹,书写了精彩的全球故事。

本届进博会亮点纷呈:总展览面积比上届规模扩大近3万平方米;首次设立的公共卫生防疫专区多次扩容仍“一展难求”;3600多家国内外企业400多项“首发首展”新品,累计意向成交金额也增长了2.1%。

进博会传递出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全面扩大开放的决心,共享中国大市场的积极信号,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进博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

热点四: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浦东新区开发30周年

1979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次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成为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1990年,一个更强有力的支撑点—浦东新区的开发,掀开了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新篇章。

几十年间,“试验田”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20.7%的速度快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成立40周年之际,又被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步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阶段。浦东新区也从一无所有摇身变为中国经济最强区,首个保税区、首个自贸区……数十个全国“第一”表明了浦东敢为人先、持续探索的勇气和活力。

深圳和浦东的案例是经济特区及国家级新区决策的成功实践,也将继续为扩大开放做出应有贡献。

热点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

2020年全国两会上,各界期盼已久的新中国首部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审议通过。这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法典。《民法典》由各分编草案与民法总则“合体”而成。小到家长里短,大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民法典》覆盖公民出生到死亡的全程,是公民私权保护的基本依据,每个中国人的生活因这部法典的诞生而被深刻影响。

《民法典》的制定,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为治理提供价值引领和规范遵循,推动司法与立法的良性互动。它的实施对于促进中国司法治理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热点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

2019年以来,各种反中乱港势力兴风作浪,暴力事件频发,给香港地区的繁荣稳定带来巨大冲击。2020年6月30日,香港回归祖国23周年纪念日前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获得通过并颁布实施。

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是堵塞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法律漏洞的必要之举,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了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整体利益和香港同胞根本福祉的坚决维护和最大关爱。

香港国安法的出世是香港恢复秩序、由乱及治的治本之策,为维护国家主权、保障香港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提供强大制度保障。

热点七:嫦娥五号返回地球探月工程如期完成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到月球“挖土”成功返回。作为中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多项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

2020年可谓中国航天大年,捷报频传。在此之前,6月23日,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部完成;7月23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迈出了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截至12月14日21时,“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轨飞行144天,飞行里程约3.6亿公里,距离地球超过1亿公里。

热点八: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

70年前,为保卫和平,反抗侵略,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赢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如今,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再也不是任人欺辱的孱弱孩童。

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中国军队维护和平。“不称霸、不扩张”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永恒承诺。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我们决不会坐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受损,决不会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侵犯和分裂祖国的神圣领土。一旦发生这样的严重情况,中国人民必将予以迎头痛击。这彰显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和正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热点九:600岁故宫正年轻

历经600年的风云变幻和时代更迭,宏伟的故宫一直屹立在北京中轴线上,未曾改变。她不仅是人类无可取代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见证者。

穿越十个甲子的故宫不仅没有老去,反而在无数工作者的努力下焕发青春。近年来,故宫文创带动起大批民众对文物的关注和兴趣,还引领起一股博物馆文创潮,至今热度不减。《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等荧幕作品的出现更是让诸多观众大饱眼福。王谢堂前燕飞入百姓家,故宫沉稳厚重的底色却有着轻快、“接地气”的表达。越来越开放的故宫展现给人们一个魅力四射的历史宝库、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秘境和一个永无止境的壮阔时代。

热点十:“中国天眼”2021年起向全世界开放

2020年1月,世界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有“中国天眼”之称的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投入运行,中国又添新装备。

约一年时间内,“中国天眼”观测服务超过5200个机时,科学家利用其高灵敏的观测性能,已经发现超过240颗脉冲星。借助FAST,中国科研团队迅速成为国际快速射电暴领域的核心研究力量。

据中科院院士、FAST科学委员会主任武向平透露,2021年起,FAST面向全世界开放,“中国天眼”将成为“世界巨眼”。

“十四五”规划期间,科技自立自强被提上历史新高度。FAST将在天文学界发挥更大的科学价值。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zaoqiangbu.com/11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