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太凉钱谦益?钱谦益“水太凉”的背后要表达什么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水太凉钱谦益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水太凉钱谦益以及钱谦益“水太凉”的背后要表达什么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本文目录钱谦益“水太凉”的背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水太凉钱谦益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水太凉钱谦益以及钱谦益“水太凉”的背后要表达什么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钱谦益“水太凉”的背后要表达什么
  2. 如何评价钱谦益其人其文
  3. 钱姓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4. 钱岱和钱谦益是什么关系
  5. 怎样评价柳如是和钱谦益这对夫妻

钱谦益“水太凉”的背后要表达什么

有一群人,天天抨击时政,批评朝廷,反对阉党,自命清流,自吹以天下为己任,日积月渐,就成了一个固定的朋友圈。慢慢的,这个群体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在政治上成了一个谁都不可忽视的政治利益集团。这时候,有利可图了,就有人开始混进来投机。

投机者往往都是聪明人,怎么做涨粉快他就怎么做。上奏折弹击大臣涨粉快,他就猛上奏折弹击大臣。你敢批评内阁大臣,我肯定就敢骂皇帝。要是写诗文涨粉快,他就狂写诗文。实在不行,就花钱收买水军。

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尽快涨粉,尽快混成大V,然后就可以赶紧掌握权力,收回投资。

别误会,我说的不是公知大V,说的是东林党人。

钱谦益在明末也算一时名士,诗文可观,又曾经在反对阉党的斗争中立过功,还被处分过。这就很符合东林党人士的标准了,于是成了东林领袖之一。

但钱谦益本人只是一个有点文学才华的文人,政治素质很低。他能混成东林领袖,除了前面说的原因和套路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自己也很会经营自己的朋友圈,涨粉有诀窍。

东林早期还是有些有政治才能的人的,但到了后面,就是钱谦益这种心智不够坚定的文人为主了,政治能力不怎么样,长项主要是吟诗作对顺带泡妞。钱谦益成大V之后,果然成功吸引到一个重量级女粉丝,也就是柳如是。

如果是太平盛世,钱谦益这种人大不了政治上随便混混,写点诗词歌赋,泡几个妞,平平安安过个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也就算了。

但是,倒过来想想,这种人组成的东林党都成了这个国家影响最大的政治集团,这个国家还能好吗?就算是盛世,也得被这些人败家败到亡国,更何况他们赶上的还不是盛世,而是恰逢多事之秋的明末。

李自成围攻北京,崇祯死殉社稷,满清入关,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潮水一般卷过来,鱼虾龟蟹都装不了大鲨鱼了,只能露出原形。钱谦益也就在水太凉的那一刹那,东林领袖的光环掉在地上摔得粉碎,一个投机文人的原形露出来了。

一个国家的精英阶层都堕落到这个地步了,怎么可能不亡国?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批评崇祯,说他独断专行,对大臣不够信任,光是内阁大臣,他在位十七年,就换了57位,而整个大明朝在他之前总共才51位。又说他喜欢让人背锅,自己的决策有错误,出了问题就要大臣背锅。而且,举了陈新甲为例。

但是,和后金停战议和,这是多大的事儿,陈新甲难道不清楚吗?他居然敢在嫖妓的时候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这样的大臣别说是生性多疑的崇祯了,换谁当皇帝都必须得拉出去砍了。

别说是崇祯不相信大臣,就这样的大臣,值得信任吗?又比如袁崇焕,崇祯问他几年可以平定辽东,他说是五年。结果出了门他就跟别人说,这话就是说出来骗骗皇帝而已,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就算是你真是这么想的,能不能别这么说,给皇帝留点面子?这样刚一转身就卖了皇帝的大臣,皇帝还怎么敢信任?

所以,也别说是崇祯一个人的问题了,大明亡国该背锅的人多了,不能都让崇祯一个人背了。整个国家自命为中流砥柱的精英,就是这幅德行,怎么可能不亡国?

如何评价钱谦益其人其文

钱谦益是一个悲剧性的历史人物。他前半生仕途坎坷,“始厄于党祸,再厄于阁讼,三厄于刊章”,后半生处在内心的煎熬、痛苦、悔恨之中。他的诗文于明朝时收入《牧斋初学集》,入清以后的诗文收入《牧斋有学集》,另有《牧斋投笔集》,系晚年之作,多抒发反对清朝、恢复故国的心愿。

一、钱谦益的人生境遇与历史污点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江苏常熟人。他25岁时中举人,明朝万历三十八年中进士,得授翰林院编修,从此踏上仕途,但他仕途并不平坦。在他中进士的同年,他的父亲钱世扬去世,按照惯例,他离职服丧3年。3年期满后,他应当回朝补官,但因他与东林党人关系密切,所以在阉宦把持朝政时,他长期得不到补官,只得赋闲家居,在家闲居十余年,悠游山林。在这期间,他的思想、学术和文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钱谦益一直等到万历四十八年神宗驾崩,才得以还朝补官。

赴任途中,作“言怀”诗十首,“重向西风挥老泪,徐生何以答殊恩”(其一),“三年迁客意磋跄,芳草天涯路又过”(其八),表现了从压抑中解放出来的喜悦和对浩荡皇恩的感激之情。“摈红白苹秋光好,独倚轩车入画阁”(其十),在入京的途中,由于内心充满希望,秋色也俱成画图了。

但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等待他的并非朝思暮想的“入阁”,而是受到更严厉的斥责。补官的次年,40岁的钱谦益前往浙江任乡试正考官。他在任考官期间被人陷害而险遭不测,以失察罪被夺俸3月了结此事。之后他引疾告归,再次返回家乡江苏常熟。天启改元,东林党重新执政,他被召回京城任翰林院编修原官赴任。不久,阉党反扑,他被劾罢,又一次返乡回籍。到了崇祯朝,他因东林领袖、文坛盟主的声誉而列入被推荐的阁臣名单,参加枚卜大典,不料温体仁、周延儒以浙闱旧事攻击他,导致钱谦益大败而归。钱谦益阁讼遭到失败,而温体仁却未就此罢手,他借常熟人张汉儒的诬告,制造了“丁丑狱案”,把钱谦益和瞿式耜逮到京城治罪。

此时所作的《革职待罪愁忌述事二十首》,很生动地表现了他此时的思想感情波澜:“白日雷霆夹御筵,扣心终不愧皇天”(其十二),这是对事件发生感到震惊和突然,对皇帝表示不谕的忠心。“平生自分为人役,流俗相尊作党魁”(其一),“事到抽身悔已迟,每于败局算残棋”(其五),这是在官场碰壁以后的懊悔和感慨。“孤生半世饱艰辛,敢恨虞翻骨相屯”(其六),这是对身世的哀切和反思。“庄生能悟逍遥理,只为精思曳尾言”(其十一),“闲窗莫著归田录,数日春林听早莺。”(其十九)这是作者在失望和孤寂之中,从传统的道家思想和历史上不遇人物的事迹中,寻找自己的寄托。酸甜苦辣,各种感受互相冲突而又互相交融,呈现出一种复杂的百感交集的状态。

崇祯十七年甲申之变,明朝灭亡,钱谦益作为明朝遗老拥立南明王朝。他一直想入阁执政,登上心仪已久的相位,不惜谄事马士英、阮大铖,这成为他后半生的一个严重污点。顺治二年五月中旬,豫亲王多铎率兵进入南京,钱谦益以南明礼部尚书的身份率领文武百官前往郊外举行迎降仪式。

《贰臣传》对此有明确的记载:“顺治二年五月,豫亲王多铎定江南,谦益迎降,寻至京候用。”

可是,钱谦益受降后并没有得到信任和重用。顺治三年,他被授予秘书院学士兼礼部右侍郎,充修《明史》副总裁,实际上,这一官职不过是一个闲职而已。“入仕”梦的破灭令钱谦益再次失望和后悔,于是他于同年五月乞假告归,回到江南,遭到世人的讥讽和唾骂。

钱谦益一生有两个历史污点:其一,他谄事南明王朝的阮大铖、马士英,有失其名士风范;其二,他迎降清军,未能保持晚节。这种失足,确实铸成了钱谦益的千古恨。这种悔恨,在其北上之时已经开始,所以未到半年,钱谦益就提出辞职,要求回南方家乡养病。他前后仕清总共只有五个月的时间,而他回到江南后虽然秘密参加反清活动,支持、参与两个弟子瞿式耜、郑成功的复明斗争,试图恢复昔日的形象,但他的降表签名、仕清变节的污点,记在了历史的耻辱册上,遭到世人的唾骂和斥责。

清朝乾隆皇帝曾在谕旨中怒不可遏,不顾身份破口大骂钱谦益:“本一有才无行之人”,“大节有亏,实不齿于人类”。于是钱谦益的著作遭到销毁,其名字被列入《贰臣传》之首,从此被世人斥责和诋毁。

二、借诗明志,钱谦益诗文中故国之思

钱谦益后期诗文多故国之思,身世沧桑之感,将自己当做亡国之臣:“冬青树老六陵秋,恸哭遗民总白头。”钱谦益的诗风转益多师,兼采众家之长,晚年于杜甫尤有慧心,特别是七律一体,沉郁藻丽,情真而体婉,力厚而思沉:且常常写成庞大的组诗,像《西湖杂感》20首、《狱中杂诗》30首、《读梅村宫詹艳诗有感书后四首》等等,均才思宏博,托旨遥深。其中,和杜甫《秋兴八首》的《后秋兴》,更是连作13叠共104首,令人不得不叹服他宏富的才情。

与同时期对的文学大家不同,钱谦益多借诗明志、以诗写史,以期借由他的创作树立一个遗民兼志士的形象。因此,他采取了许多特殊的手法以暗示自己的心境及情感,以其诗歌为跳板让后人理解自己怀明反清的心态。

1、自我注解,即在一些写重大事件或提及自己抗清事迹的诗歌中以自注的方式予以详细说明。如《八月初十日,小舟夜渡,惜别而作》一组中其三提到一些与战争有关之事。其中“破除服珥装罗汉”一句自注说明了他的妻子倾尽全力资助了姚神武,才“始成一军”。“娘子绣旗营垒倒”一句中的自注表达了他对于中流箭而死去的阮姑娘的可惜。“将军铁矟鼓音违”一句自注说明了在崇明城下姚神武血战至死之事。这些自注记载了钱谦益和柳如是筹资捐饷,帮助姚志卓建立了五百人武装的事件,也表达了他对于如同阮姑娘一般为明而死之人的惋惜。

又如《病榻消寒杂咏》其十八的自注中记载了他于癸未年与群公“谋王室事”,“癸未”为崇祯十六年,金鹤冲《钱牧斋先生谱》“癸未”一条记载了淮抚史可法倡议勤王一事,写了书信与众人约定,沈公也上疏请钱谦益开府登莱,任揭剿之事。可见在明清易代之际,钱谦益也曾“阑入局中,备残棋之一着”。

2、他人注解。在《复遵王书》中,钱谦益说他自己“居恒妄想”,希望得到一个明眼之人为他代下注脚,抒发他的“心曲”,等百世之后人来评说。他的族人钱曾承担了这一重任,在注解中把钱谦益之诗称为诗史,对其诗歌也十分推崇,并能理解钱谦益的尴尬处境,这使得他的注解参考意义较大。

如《路易公安卿置酒包山官舍即席有作》其一中“刊章一老余头白,抗疏千秋托汗青”。一句钱曾详细记载了路振飞公、瞿式耜、温体仁、钱谦益抗疏申辩之事,还写了钱谦益当时所说“怨家自有对头,是非岂无公议?”一句,两言便刺中乌程阴事。

这条注解若非当事人无法知道得这么清楚,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是钱谦益口述给钱曾的,推及其他注解,应当也是如此。这可以理解为他自己注解的一种变形,虽然出自钱曾之手,但如非钱谦益的亲自教授,也不会将暗指颇多的钱诗解释得如此清晰,这何尝不是钱谦益借他人之手再度解释自己的诗文来剖白心迹呢?

3、采用隐语的方式。受困于自己尴尬的处境,如前人一般直抒胸臆的抒怀之辞是不可能出现于钱谦益后期的诗作中,但自我的感情又不能不予以表达,所以他的诗中采取了大量的隐语修辞,或用典故,或以物自喻,使其含蓄蕴藉之余又可抒己怀。

例如,《笼鹅曲四首示水榭旧宾客》一诗中频繁提及“鹅笼”一词,短短几句就有四处之多,同时也与题目呼应,“鹅笼”就是他这首诗的诗眼所在。而“笼鹅”的这个典故出自吴均的《续齐谐记》,主人翁是一个叫许彦的阳羡书生,而钱谦益的政敌周延儒同样是阳羡人,“笼鹅”一词就可以认为是在影射周延儒。

再如,《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其五中提到“席藁”一词,“席藁”的典故讲的是应侯之事,出自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钱谦益以应侯以自比,应侯的人生经历与钱谦益有颇多相似之处,在情感上也有共鸣,借此表达了自己的复杂心境。

4、以物自喻。这一方面最具代表应当是钱谦益的《观棋》诗,在这些诗中,钱谦益或以棋手喻自己,或以棋局喻时局。这些诗大都是借由棋局来说时事,或倾诉社稷之悲,或抒发易代之痛;或讽喻朝政得失,勾画光复大计。

如《观棋绝句》一组当中的第六首中描写了他一次观棋,在萧瑟的客舍中看别人对弈,秋风起了,枯枝响了,空庭之中的落叶“声如扫”,旁观对弈,其中意味也不同。眼下的三个人都是“国手”,诗人从一局残棋中看见了六朝之事。从甲申年的“纷纷世界战如棋”,到此时顺治四年的“残局分明一着难”,五年时间里他似越来越觉得进退维谷,一时之间难以着落了。钱谦益将颇具寂寞冷落之感的残棋,融入幽暗凄清的秦淮背景中,渲染了一种萧瑟的氛围。进而借由观棋之感抒发心中所思所感,在其中蕴含诗人深切的故国之思。

再如《京口观棋绝句》一组中的其六一首,钱谦益前两句将韩、梁二人抗金的典故蕴含其中,赞赏其功绩;后两句却写下“江山白发”,只余“残局”与两部经书。此时正值张煌言即将北伐,诗人篇首饱含豪气,鲜明地表现出他对抗清成功的满满信心。在他的想象中,他和柳如是就是韩世忠与梁红玉的化身,在抗敌战役中大获成功,得胜凯旋。但在现实世界中,“江山纡白发”,他只剩下“一枰残局两函经”,在围棋与佛经中度过余生,豪情与萧瑟写作一处,顿生凄凉之感。

三、源于矛盾冲突的悲剧一生

钱谦益是一个思想和性格都比较复杂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着苦涩。作为一个处于明清易代特殊历史时期的明朝旧臣,作为一个深受儒家忠君爱国、礼义廉耻思想影响的士大夫,当儒家思想、理想人生与现实生存发生冲突时,当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时,他的内心极端矛盾和痛苦。

1、钱谦益面临明清易代的特殊历史时期与抉择难题

钱谦益生活在明清易代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是一个产生悲剧的时代。明朝在万历中后期已经显现出种种衰败之迹,天启朝则有阉党与东林党的激烈党争,东林党惨遭失败,魏客集团专权乱政,朝野一片黑暗。崇祯即位,着手清除阉党,大批起用东林党人,革除各项弊政,挽救明朝江山,然而内忧外患,为时已晚。

王朝变革,社会巨变,影响到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官僚贵族,都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而作为知识阶层的中国士人反应尤其激烈,他们或者奋起抗击,为明朝而战,为明朝殉身,获取忠孝节义的名声;或者投靠新主,苟且偷生;或者避身山林,寄情于山水。

1645年5月,清军兵临南京城下,以钱谦益为首的南明王朝臣民面临着是战还是降的生死抉择。当儒家传统道德价值的实现必须以牺牲个体的生命为代价时,现实中绝大多数人往往又会彷徨犹豫,从而形成道德与生命、灵与肉的对立冲突。当时的钱谦益所面临的正是这样一个艰难而又无可逃避的人生抉择,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每次封建王朝改朝换代之际士大夫必须面对的人生难题。

2、钱谦益面临坚持气节与个人生存的矛盾冲突及其艰难抉择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忠孝节义”是士大夫的人生信仰和道德标准。孟子强调士大夫应该坚持节操,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映射到政治领域则是要求士大夫应对“一朝一姓”忠诚。

钱谦益出身于士大夫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儒家传统教育。在其幼儿时,祖母就向钱谦益灌输“忠孝节义”、立身扬名的儒家思想。父亲临终遗言,要他以“三不朽”自励,即“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钱谦益作为明朝的重臣,又是文坛享有盛名的领袖,理应坚持气节,成为道德的楷模。可惜他看更重自己的身家性命,不愿殉节,虽然也曾恐惧于世人的指责和唾骂,但强烈的求生欲望,最终还是驱使他选择了降清。

清朝史惇《恸余杂记》载:“豫王下江南,下令剃头,众皆汹汹。钱牧斋忽曰头皮痒甚,遽起,人犹谓其篦头也。须臾,刚髡辫而入矣。”

以钱谦益为首的明朝旧臣剃了头发,手捧明境图册和人民户口向豫王多铎行四拜礼,20余万军马解甲受降。然而一旦危险过去,生活获得暂时的安宁之后,他脑海里深烙的传统道德观念又会渐渐地浮现。面对周围舆论的指责,面对亲朋好友自杀殉国的壮烈之举,他的内心因背叛道德信仰而产生了沉重的负罪感,陷入极度的精神煎熬和难以自拔的痛苦中。

3、钱谦益面临理想人生与现实生存的矛盾冲突及其悔恨心理

明朝中后期,经济繁荣,政治腐败,这样的社会环境使生活于其中的士大夫在思想上表现出复杂性、两重性。他们在价值观念、文化心理和道德标准上,接受的是传统的一套,而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商品经济的繁荣和生活的五光十色,他们的实际感受和想法则是另一套。

就钱谦益本人而言,他有着传统士大夫“内圣外王”的人生理想与追求,积极参与政治,热衷入阁为相,辅佐君主,共谋江山社稷。然而他并不会为此放弃现实的享乐生活。作为一位拥有两千多亩田产,数所店铺和一支出海从事番货贸易的船队而获利巨大的商人,钱谦益完全不像一些迂腐的士人,他很会享受生活,饮酒品茶,赏画题诗,游山玩水,尤其是他和年轻貌美、聪明多才的柳如是的婚姻浪漫、美满,所有这些,都令他难以割舍。

而对“降清”,钱谦益是带着对政治仕途的幻想的。他希望能够被委以重任,从而实现他在明朝没有实现的济世救民的雄心壮志,但是清廷很快令他失望了,并没有重用他这个东林领袖、南明的礼部尚书。他仅仅被任命为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充修《明史》副总裁。然而与此结果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钱谦益为之失去了传统封建社会士大夫道德意识中最为看重的“忠孝节义”,背上了叛臣奸佞的罪名,遭世人唾骂。

晚年的钱谦益一方面在诗文中抒发对明王朝覆灭的痛惜、悲苦之情,一方面又不惜变卖自己的家产秘密支持抗清活动,因而深陷囹圄。他奔波不停,以行动来为自己的失足、变节而忏悔,一方面是由于他对清廷的失望,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洗刷自己当年不能以身殉国而屈膝投降的罪责。

结语

就钱谦益的一生来说,从他中进士,直到崇祯十七年明亡,在前后长达35年的时间里,他三起三落,全部任职时间加在一起也不过5年,谈不上什么政绩。但钱谦益始终为名位所诱惑,为名位而谋夺、争斗。他为了进入官场,费心劳力,可是命运一次次把他抛到政治圈外。事实说明,他在政治上是一个失败者,虽有才华却缺乏心机,对于官场风云穷于应付。他作为一个文学家、诗人、史学家,比作为一个政治家要成功得多,尤其是他在文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钱姓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史记?楚世家?:彭祖姓篯名铿,尧封于彭城,为大彭国始祖。他被后人尊称彭祖。彭祖就是钱氏的源头,也是民间神话中的寿星。

钱谬:(852年_932年)。字具美(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吴越国创建者。

钱选:(公元1239_1299年),字舜举,号玉潭,又号巽峰,霅川翁,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未元初著名画家,与赵孟煩合称”吴兴八俊”。

钱琦:(公元1467_1542年),字公良,又字临江,浙江海盐人。琦工诗文,撰有?东畲集?十四卷,又有?钱子测语?,?祷雨录?,并行于世。

钱应溥:(公元1824_1902年),字子密,别署葆真老人,嘉兴人。左都御史,转工部尚书。卒后,谥恭勤。著有?葆真老人日记?,记同治,光绪两朝政事为多。

钱壮飞:(1895年_1935年),浙江湖州人,中共隐蔽战线的”龙潭三杰”之一。2009年9月14日,钱壮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_1992年6月28日),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_2010年7月30日),江苏无锡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_2009年10月31日),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生于上海。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

钱钟书(1910年_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現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穆(1895年7月30日_1990年8月30日),江苏无锡人,字宾四。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钱岱和钱谦益是什么关系

钱岱和钱谦益是兄弟关系。钱岱是明朝时期的官员和文学家,他是钱谦益的兄弟。两人都在明朝的政治和文化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共同为国家的发展和文化繁荣做出了贡献。

怎样评价柳如是和钱谦益这对夫妻

向敬之

崇祯十四年,五十九岁的钱谦益迎娶二十三岁的柳如是,做小老婆。一时传为佳话,也致非议四起。

柳氏为名妓养女,也是命苦,十四岁时嫁与致仕大学士周某为妾,得益老周疼爱无比,教她读诗学文。老周死后,周妻将如是赶出家门。柳氏重操旧业,在松江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交往,又先后同李待问、宋征舆、陈子龙等都文人演绎了几段恋情。柳氏最爱陈子龙,陈氏原配打上青楼,严重侮辱柳氏。

柳氏二十岁时遇到北京城来到前礼部侍郎、时文坛领袖钱谦益,深得钱老喜爱。钱老娶得小柳当美妾,家中妻妾争风吃醋,但钱下令,家人一律叫柳氏为“夫人”,不得称“姨太”,自己带头敬称柳如为“河东君”,还专门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两人读书论诗相对甚欢,钱谦益戏称柳如是“柳儒士”。老夫少妻,情趣相投,也恩爱一番。

电影《柳如是》剧照

顺治二年五月,多铎兵临南京城下,柳如是劝钱谦益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无语,率家人故旧载酒常熟尚湖,声言欲效法屈原,投水自尽,哪知他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谦益硬托住了。钱氏怕死,不如妓女出身的柳如是知民族气节。

钱谦益不愿意殉明,成了倒卖南明皇权的投机名臣,还主动响应了清廷的剃发令。他仕清做了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充修《明史》副总裁。柳如是耻与同行,留居南京。

然而,钱谦益做了一个月的清朝礼部侍郎,便以病退休,返回南京,携柳如是返常熟。清廷派人监视钱谦益,使之两度身陷牢狱之灾。柳如是或扶病随行,上书陈情,誓愿代死从死;或全力奔走营救,斡旋。钱谦益得以免祸,感慨万千:“恸哭临江无孝子,从行赴难有贤妻。”老钱无节,而小柳有情,若论他们夫妻,虽然一度情趣相投,但各有气度。

关于水太凉钱谦益和钱谦益“水太凉”的背后要表达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zaoqiangbu.com/3891.html